發布日期:2018-05-06 瀏覽次數:2895
碧綠的池塘里,一群大鵝悠然自得地嬉戲著;山坡上一群群散養雞在林間啄食。轉過山頭,一幅絕妙的畫卷展現眼前——近百頭體態修長、健壯黝黑的山豬或坐或臥,悠閑自在地享受著陽光……
這個位于吉林省臨江市葦沙河鎮錯草村大山深處的小山莊,就是天湖合作社的種植、養殖基地。
天湖合作社創始人魏樹波祖祖輩輩都是農民。1993年,由于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他將東北電力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壓在箱底,開始進城打工。有了一定的積蓄后,2004年,魏樹波返鄉承包了292公頃林地,2005年,他從吉林農業大學聘請了專家,為林地重新做了規劃,在292公頃林地上種植紅松果林1200畝、林下參500畝、五味子100畝。
2006年,魏樹波報名參加了省“一村一名大學生——農村優秀青年素質提升工程項目”。2007年,通過公開選拔考試,他正式成為吉林農業大學農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的一名大學生。
2010年,魏樹波的苗木繁育項目注冊為臨江市天湖苗木繁育基地,帶動全村176戶農民植樹造林,種植苗木200多萬株。2011年6月,他創辦了臨江市天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綠化繁育致富工程,集種植、養殖與林下經濟于一體的立體式生態農業產業。其經營的生態雞和生態豬,由于天然綠色、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
魏樹波在吉林農大學習期間,始終琢磨野豬禍害莊稼這件事。在專家的指導下,他決定用“以豬制豬”這一招,于是,他引進了一頭松遼黑豬做種豬,與當地的母野豬進行自然交配,生出第一代雜交品種。沒想到竟大獲成功,母野豬產下的豬崽大部分都跟隨種豬回來。通過馴化,在當地長久居住下來。由于喂豬的玉米都是就地取材,施用豬糞、雞糞,再加上黑豬都是散養的,整天在山林里溜達,渴了就喝山泉水,自然生長,所以體質強健、肌肉彈力好、肉質緊密、香味醇正,一經推出便大受好評,每年產值達七八百萬元。
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魏樹波先后被團省委等八部門聯合授予第四屆“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農民”榮譽稱號;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創業先鋒”。
李曉旭 王春寶
下一篇:帶領鄉親發“羊財”
上一篇:借鐵?!芭拧?闖種植“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