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03qgw"></tr>
    
    
        ???首頁 ? 致富榜樣 ? 致富榜樣 ? 正文

        借鐵?!芭拧?闖種植“牛路”

        發布日期:2018-05-03 瀏覽次數:3177

        內容摘要:時下農村的年輕人,大多不愿意在農村種田,紛紛外出打工。廣西興安縣一位80后的年輕人卻立足家鄉的土地,硬是在種植業中闖出了一

        時下農村的年輕人,大多不愿意在農村種田,紛紛外出打工。廣西興安縣一位80后的年輕人卻立足家鄉的土地,硬是在種植業中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他就是全國優秀農民工唐新全。

        唐新全是廣西興安縣崔家鄉高澤村委秦家村人,高中畢業后,他當過電工,開過種子銷售門市部。2009年,他回鄉從事糧食規模生產。6年來,他的糧食生產面積約50多畝發展到穩定在600畝左右,耕作方式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經營取得了很大成功。2011年,他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錢糧雙增標兵農戶和農村科學致富科學種植模范,2011~2013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種糧大戶。

        唐新全在糧食生產經營方面做得如此成功,靠的就是有科學的頭腦和敢干敢闖的精神。

        2010年,唐新全開始試種秋馬鈴薯。這一年他共種了60畝的秋馬鈴薯,沒想到卻獲得每畝產出1720公斤的好收成,成為村里秋種馬鈴薯第一人,他的種植基地還成了廣西秋種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在廣西,大面積種植的馬鈴薯大多是冬種馬鈴薯。記者由此產生疑問,為什么會想到要發展秋種馬鈴薯呢?唐新全笑著回答:“在我們這里冬種馬鈴薯遇上霜凍天氣產量會降低,而秋種馬鈴薯可以避過霜凍天氣?!?

        為進一步提高秋種馬鈴薯的種植規模和種植效益,唐新全購進了從起壟到培土、收獲等各個種植過程的機械設備,2013年實現了馬鈴薯種植全程機械化。唐新全介紹,人工種植馬鈴薯需要肥料、農藥、種薯支出等每畝約為1500元,而機械化種植約為1300元左右,與人工種植相比,效率提高了,相對效益也提高了。得益機械化種植,2011~2013年期間,唐新全每年規模種植秋馬鈴薯面積保持在400畝以上,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秋馬鈴薯超過4000多畝。

        此后,唐新全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探索出了“超級稻+甜玉米+秋馬鈴薯”的種植模式。根據該模式,水稻在3~6月種植,每畝產量達500公斤,甜玉米在6~7月種植,每畝產量達1000公斤,秋馬鈴薯在9~12月種植,每畝產量達1500公斤。該模式一時間成了興安縣“萬元噸糧田”種植新模式。

        2014年,唐新全開始轉向水稻的機械化、集約化經營。他投資400多萬元建起了占地達8畝的工廠化育秧基地。工廠化育秧基地的建立,為大面積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奠定了基礎。依托工廠化育秧基地,唐新全為附近1萬多畝的水稻田提供優質秧苗。他還購進多種機械設備,為周邊農戶提供育秧苗、耕地耙地、機插秧、收割、機械烘干等一條龍服務。據唐新全介紹,采用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水稻每畝產量達500公斤,而農戶自己人工種植的水稻每畝產量只有400~450公斤,全程機械化服務在當地大受歡迎。僅2014年,唐新全單獨或與農機手、種田大戶合作,為周邊農戶和種糧大戶提供水稻生產一體化社會化服務面積達6000多畝。



        黃宗林

        下一篇:林海尋夢人

        上一篇:葡萄藤上結出“致富果”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 主辦

        Copyright?201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13002375號-7

        和闺蜜一起三飞18p

          <tr id="03qgw"></tr>